近十年来,我国大容量注射液(简称输液)的工业化生产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输液产量迅速增加。2000年总产量已达23亿瓶,比80年增长15倍,比90年增长4倍多,并向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目前年产1000万瓶的工厂已超过100家,其中年产3000万瓶的工厂也有16家之多。生产品种从10年前的30-50种增加到100多种。同时品种结构也有了很大地调整。治疗用输液迅速上升。各种形式的输液塑料包装容器和生产组合方式正受到有关人士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虽然目前塑料容器输液年产量仅占10%左右,但已拉开了我国输液包装改革的序幕并展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到2000年底将近200家输液生产企业已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大大地提高了获证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生产装备等方面水平。确保了临床安全用药,也为输液开发新品种和采用新包装打下了扎实基础。
由于塑料容器盛装输液具有玻瓶不可比拟的许多优点,如重量轻、不易破碎、易于成型和便于各种设计、符合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要求、也符合临床使用安全及方便用药、便于运输等要求。改用塑料容器包装液已成为国际输液包装的发展趋势,也已成为我国输液生产企业的热门话题和投资热点。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作为输液更是特殊商品中重要品种,对包装容器的质量和生产成本具有更高的要求。药品包装的基本要求必须保证最后一次剂量用完以前药物质量不产生有任何变化。在选择塑料包装容器生产输液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安全性问题:
首先是来自塑料包装容器方面的问题,可供输液用塑料包装容器为数不多,目前主要有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丙烯(PE),这些纯塑料树脂本无毒性存在,但为了成型及加工的需要往往会添加一些增塑剂、成型剂、稳定剂、抗静电剂、抗氧剂等添加剂,而添加剂一般是与聚合物分子物理性混合,在输液贮运过程中可能溶出而进入药液中造成微粒增多,引起潜在危害性的担忧。而有些添加剂常属商业秘密,难于质量临控。所以我们应首先加或尽量少加添加剂的塑料作为输液容器的材料。如PP及PE。对必须加添加剂的塑料,如:PVC和改性PP、PE,应特别加强质量监控。并深入开展添加剂的对产品质量和临床安全用药的研究殊为重要。并参照欧美和日本国家药典有关标准规定,尽早出台塑料输液容器的行业标准。按照新颁布的药品包装材料、容器管理办法进行严格管理,使之纳入法治的轨道。其次是来自生产工艺过程方面,塑料容器包装的输液,一般要经过成型加工和焊接封口制成的,因此药液的渗漏机率要比玻璃包装为高。渗漏给临床安全带来的危害性是业内人士众所周知的,真是关系到“一瓶输液一条命”的大事。我们应从容器设计、加工过程、质量监测各环节引导高度重视。虽然目前国外有许多先进的检漏设备,但价格十分昂贵。而容器微漏尚缺乏有效的控制办法。所以在塑料瓶(袋)输液生产工艺过程中,应增加检漏及外包工序,将药品渗漏带来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程度。
2、稳定性问题
塑料容器与药液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发生渗透(透气、透湿),溶出(添加剂溶出),吸着(药物成份吸附),化学反应(容器与处方中微量成分配伍禁忌)以及变性(药物使塑料变性)。所以药品新包装必须进行稳定性试验。至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尚无具体法规。美国FDA建议加速试验条件变贮藏温度加15℃,相对湿度75%,加速3个月质量不变,可认为有效期2年。日本厚生省推荐加速6个月质量不变相当有效相当有效期为3年。但最好的方法还是室温留样观察。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可以参与新药审评办法和2000年中国药典附录稳定性试验下规定进行包装容器的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的考察。加速试验具体要求如下:选择三批市售包装样品,40+2℃,相对湿度75%+5%条件下放置6个月,于试验第1、2、、3、6个月取样测定。如此条件下检测结果不符合质量标准,则进行30+2℃相对湿度60%+10%条件下6个月试验。长期试验同样选择三批市售包装样品。在25+2℃相对湿度60%+10%条件下放置12个月取样测定,并将结果整理成文。在12个月后,分别于18、24、36个月继续考察,取样测定与原始数据比较,以确定有效期。检测项目根据各个不同品种的质量规格要求而定,主要有,外观、澄明度、微粒数、失重、完整性、含量(效价)、有关物质、PH值、重金属、残渣等,必要时可与原包装容器进行平时对照试验。
|